打開網路就有錢 — 讀後整理與感想
許多心法還是挺值得參考的
前言
上班的薪水加上定存的利息,大部分的人頂多只有這兩種收入,我也不例外,頂多再多個股票定存而已。如果要增加收入,提早退休的話,除了中樂透以外,特別是最近大家都想抱回27億的獎金;不然就是做個股市的操盤手,靠著股票賺錢。前者的話,套句老話: 「有夢最美」,還是做夢比較快,而後者則是機會比較大一點,只是沒這麼容易,小心別把身家都賠進去,到時只能睡公園了。
但除此之外,還有其他方法可以改變自己的收入,讓自己活得更自由嗎?是有的,這本書的作者自己就是一個「自由創作者」,只靠著經營自媒體「兩年」,便能從他的自媒體穩定獲利,創造多元的獲利模式。
所以…經營自媒體是解方?
培養個人品牌
說真的,要像作者那樣在兩年內就能夠"成功"靠著自媒體打出響亮的名聲,並且穩定獲利(主動或被動),甚至以此維生,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。
看看多少個經營不起來的Youtube頻道、facebook粉絲專業等,太多無法突破一開始的黑暗期,也就是撐不過前期沒有收入的那段時間,就此放棄的自媒體可說是比比皆是。
但並非如此就索性放棄經營自媒體,這就失去了創造個人品牌的機會了,自媒體的重點在於分享你自己,把你的興趣專長分享給四周不認識的人們,藉此幫助與影響他人,靠著"口碑"建立起穩定的基礎,之後再來思考該如何靠著你的自媒體賺錢。
常見的經營自媒體之後,可以獲取收入的方法有:
商業合作(業配)、提供服務(像是幫忙寫程式、設計)、販售課程等,如果你的影響力夠大,成為像是"教主"般的存在,只要你想得到的方法,都可以想辦法轉換成收入。
先在利基市場試水溫
「看了你的建議,在最近很熱門的領域試著經營FB粉絲團,但都看不見成效…」。
很多人都有個迷思,覺得人氣很高的領域開始經營粉絲團、Youtube頻道,別人或許比較有機會「不小心點到」你的網頁,確實這麼說也沒錯,但是機會"非常小",你想想看你自己追蹤的頻道、粉絲團就那幾個比較知名的,除非是那些小眾的興趣,才有可能「別無選擇」看那幾個為數不多的網頁。
因此,最好從「利基市場」開始經營你的自媒體,如果你的興趣剛好是比較冷門,或是熱門領域中有某個特別專精的分支類別,有著獨到見解,這些類別都可以作為你的開始。
首先要有固定的產出,或許可以每週定期發布1~3篇的文章,隨時關注文章的回饋,與讀者有密切的互動,並試著靠這些反饋來調整優化你的產出,當然也需要「自我檢討」,觀察別人都怎麼寫的,思考哪些內容對於觀眾、讀者來說才有幫助,這些方法都可以讓你產出的內容越來越貼近受眾的需求,也越有機會讓你的自媒體成長茁壯。
目標與停損
「照你的建議先在小眾領域試試水溫,也有了一點小成績,但是粉絲人數成長相當緩慢,都已經經營了一年多了,粉絲人數也才幾千人…」。
大明看到這本書,光是讀完標題,看了作者成功的故事之後,也知道要先在利基市場開始,於是信心滿滿地定下了一年粉絲人數10萬的目標,想說自己的文筆還不錯,人生和職場閱歷都還算豐富,也在商場縱橫多年。期待滿滿地抱著滿腔熱血的情緒,便二話不說提出了辭呈,在家專心產出內容經營起自媒體,成為了"職業"的自由創作者。
但他萬萬沒想到,創作並非寫寫文章、蒐集素材這麼簡單而已。除了要隨時想新的內容,思考文章的架構,還要先規劃這週要做什麼事,該發布貼文好,還是要錄教學影片;又要思考上次的文章為何觸擊率這麼低,該如何優化才好,要做的事情比想像得還要多,這才體會到"自由的代價"。
過了幾個月之後,經營的Youtube頻道只有幾百個訂閱者,比預期的成長速度還要慢很多,但他仍然沒有放棄當初的"十萬"目標,心想情況一定會是"倒吃甘蔗",粉絲數量會在後期大幅增長的。
但事情沒有他想的這麼簡單,過了一年,訂閱者也只增長到幾千人,影片廣告帶來的收益也只有幾百元美金,根本是入不敷出,只能靠著存的錢過日子,但即便如此他還是不放棄,但他還是會想: 「真的要堅持下去嗎?」
作者給的建議是:「設定一個停損點」,停損點時間或許是半年、一年,如果這段時間過後仍然看不到成效,遠遠達不到當初設定的目標,就要先停下來好好想一想。思考目前的經營方向、創作內容等等有沒有可以調整的地方,聽聽他人、粉絲的建議也好。而最重要的,思考是否值得繼續投入時間(金錢)在經營目前的自媒體上,現在的生活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嗎,要繼續堅持下去嗎?
如果認為不能再承受這樣的「虧損」,就要「認賠」退出,先回去上班養活自己,累積創作的素材與能量。並且最好是不要一開始就滿腔熱血直接辭職,先利用業餘時間培養創作的習慣,用比較輕鬆的態度試著經營自媒體,這樣壓力不僅比較小,也可以先熟悉創作這件事,想想這是不是自己要的生活,畢竟如果作為全職,你可是清醒的時間都要做這件事。等到時機成熟了,再來辭職作個自由創作者也不遲!
心態很重要
如果你已經決定當個全職的自由創作者,有些正確的心態要先建立起來。一旦投入經營自媒體,這可是一條不歸路,大部分的時間都要與自己相處。因此抱持著良好的心態,讓你在這個過程比較看得開,能以「淡然」的心情看待流量和成長,這樣才不會在奮鬥的過程中「心態崩潰」,不會汲汲營營於數字的增長變化,而是會以更長遠的計畫去看待你的個人品牌。
要小心一夕爆紅
爆紅很爽沒錯,就好像有了被加持了一道光環,可以享受那種被人關注的快感。但俗話說得好,「人紅是非多」,一旦紅起來之後,變成了所謂的「網路紅人」,很多時候缺點反而會大於優點,無論是路上被認出來,被要求合照而耽誤到下個行程(甚至是上班!),還是被酸民惡意攻擊,紅了之後各種負面影響也會隨之而來;如果你可以承受這些,其實好處也不少,因為名聲遠播,所以可能接到各種業配、上節目或是廣告的出場,有了靠名聲賺錢的機會。
聽起來或許不錯,但紅了之後要怎麼「持續下去」才是重點。要好好利用這個機會養出自己的「粉絲」們,靠著這一波做起自己的品牌,經營成有穩定流量的自媒體,這會是個掌握這個爆紅機會比較好的做法。
當然,如果你本身沒什麼「料」,只是因為颱風天出去泛舟被採訪到而爆紅,或是做了哪些蠢事被做成迷因貼圖瘋狂轉貼,「你個人」並沒有足夠的經歷與內容支撐起你的名聲,那這樣的爆紅只會是「一瞬即逝」,如曇花一現紅個一陣子,在兩週之後就被世人給遺忘了。
所以爆紅之後別高興太早,或許這段期間可以為你帶來一筆意外之財,但如果你沒那個實力維持你這個爆紅的形象,那終究只是一場夢,是無法靠當下的知名度讓你一輩子不愁吃穿的。
長期獲利思維
與其整天妄想著爆紅,不如分析別人是怎麼紅起來的,先從臨摹與觀察開始,看看同類型的KOL(關鍵意見領袖,網紅算是其中一種)都怎麼經營粉絲團、頻道,統計發文的頻率多久發布一次,內容寫什麼等等,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,你想要爆紅,那也先得要有創作的內容才能紅起來。
因此,先以穩定有穩定的成長數再說,每天加100人的粉絲,100天就多1萬人了,最好思考一下你究竟想要經營多久,不是只關注在這個月、這一年而已,如果你計畫至少要經營五年,那前面「黑暗期」的緩慢增長也是可以預期的。
不要自亂腳步,為了流量而大量創作、分享與「你個人」大幅度沒有相關的內容。例如最近因為奧運很熱門,所以不停分享跟比賽、得獎有關的內容,這樣追蹤你的人,都不知道當初這個粉絲團、頻道到底是在分享什麼內容的了。當然不是說完全不能蹭話題熱度,適當的蹭點熱度可以為你的自媒體帶來更多的能見度,「豬在風頭上也能飛」正是這個道理,所以隨時掌握熱門資訊,搭上話題熱度也不失為一個經營的策略。
而更厲害的是結合你的專業與當下熱門話題,創作出獨一無二的內容,像是你的專業是分享會計相關的知識內容,在報所得稅的那段期間就可以分享一些「十個不為人知的報稅小撇步」,因為這段期間大家都會以關鍵字搜尋報稅,所以有相當高的機會看到你的文章,如果你的SEO(搜尋引擎優化)又做得很好,那麼有相當高的機會成為熱門文章喔!
此書的作者的建議是創作一些「長青知識」,也就是那些歷久不衰的實用內容,這樣你不必隨時關注最新最熱門的話題,分享自己專業的內容就對了,總有一天(應該)話題會輪到你的專業,成為該領域的專家權威,只要大家提有那個領域的問題,第一個會想到你,那這樣就夠了。
即便你只是因為喜歡吃包子,純粹因為興趣分享全台各縣市的包子,也能成為專家。只要夠在該項目上足夠專精,且分享的都是實用且易讀的知識內容,你的自媒體品牌至少能夠在該領域佔有一席之地,成為主要負責團購包子的團購主也說不定,甚至還能以此為本業,畢竟現在大多數人因為疫情關係習慣在家吃飯,包子是個很方便準備也容易保存的食物,所以需求可不少呢,可不能小看任何一種「專業」。
像作者的專業是建置網站,在2019年疫情爆發之後,因為線上教學、個人品牌推廣等等的網站需求暴增,所以原本應該是只會有不算太多但很穩定流量的架站教學,就變得相當熱門了。
多元獲利才是重點
不只一份收入而已
前面都在提自媒體的經營,但如果今天你就是不想花時間投入在這上面,或是你也沒有什麼特別想要與大家分享的內容,那也可以不必強迫自己。此書的作者提到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,「多元獲利方式」,如果你想要擺脫上班的生活,或是提早退休,就要有能力從各方面獲取收入。
自媒體經營有成之後帶來的「周邊效益」,例如常見的業配、團購、廣告等等,這些都能成為你額外的收入,有了這些收入,可以降低你對於上班這份薪水的依賴程度,不會說哪天突然失業就完全沒有收入過日子了。收入可以分為主動和被動,主動的收入就是最直接的「有付出才有錢能花」,像你上班就是這樣,而被動收入則是大家都想要的「躺著就有錢滾進來」,你不用做任何事就能坐在家裡數鈔票。
首先我們先看「主動收入」,除了上班以外,還有前面提到的自媒體帶來的收益,其中有一部分就是這種收入,就是那些要靠著你寫文案、發布文章、與粉絲互動才能賺錢的都算。但你今天沒有FB粉絲團也沒有破萬的Youtube頻道都沒關係,只要你能靠著販售「自己」就行了。提供你的服務獲取相應的收益。最基本的像是接案、業餘之外打零工、諮詢服務,這些都是靠著你的專業能力;進階的則有製作與販售課程(這個還算是主動收入,因為你要"製作"課程才有錢賺,即便你後續不太需要管它也能自動賣出課程)、販售應用程式賺錢等等。
被動收入,你多活一天就多賺一天的錢,是那些你一旦設定好之後就不用管的那些收入。像是每個月都要繳的房租,房東只要整理好要租出去的房間之後(有時甚至不用整理),幾乎都不用管房子的事,每個月固定收到你匯的房租,躺著收房租就飽了。當然不是人人有房子可以租出去,所以房租也不是人人都能收,但我們還是有一些比較比較好入門的被動收入的賺取方式,最最最簡單的,雖然金額少到你可能會忽略的,就是「定存的利息」。這是個不用做任何前置作業就能「躺著賺」的一種收入,但是錢真的很少就是了,少到你根本不會注意到。
另外的被動收入還有股票、加密貨幣以及廣告收益等等,前面這兩個你可能會有疑惑,這不是風險很高的「主動收入」嗎?不是要隨時盯盤,買低賣高賺取價差?要這麼說也沒錯,但也有相對穩定的被動收入的投資法,純粹看你怎麼挑選金融產品。最知名的像是台股的0050, 0056這些ETF(指數型基金),這些是金融公司幫你挑好台灣前幾名"營運良好"的企業,只要整體經濟狀況有成長,這些公司也跟著賺錢的話,你也能「穩定」從中獲取股息,每年的報酬率大約是5%~10%,也就是說你花1萬元買ETF,一年可以領回500~1000元,是個相當不錯的收益,而且你完全不用盯著股票,可說是進入門檻相當低的一種被動收入。加密貨幣也是一樣,近期有推出相對穩定的金融產品,比較不會受到加密貨幣的高價錢波動影響,可以穩定領錢,但相對的收益就沒有買低賣高那樣的那麼好,終究是「高風險高受益」呢。而廣告則是要有流量才有比較可觀的收益,這也是需要靠著自媒體的流量,像是影片人數或是網站的訪問人數;又或者你也可以製作實用的應用程式,用免費下載吸引人使用,內置廣告靠著使用量(流量)來賺取廣告費,這種App已經很多了,相信你應該也很熟悉(笑)。
分散風險的投資
無論是哪種投資,主動也好、被動也好,最好在兩種收入都有佈局,而且這兩種都不只一個收入更好。這樣你即便哪天因為什麼意外,其中一種收入消失,也不至於完全沒收入而造成生活困難。以最近的疫情為例,很多人因為疫情失去了工作,有的人甚至到現在都還不能回去工作,即便你原本還在上班的時候賺再多錢,如今完全沒有收入又沒存款的話,真的只能「吃自己」了。
誰知道未來的哪個時候會因為什麼完全無法預知的原因,你我都沒有工作了,或許是被AI取代,或許是發生戰爭,誰都無法準確預測以後會發生什麼事。因此做好未雨綢繆,先為未來的日子做好準備,投資在各種項目的收入,總之「別把雞蛋都放在同個籃子裡」。
除了這主動和被動這兩種投資以外,還有一種絕對不會虧損的投資,那就是「投資自己」。看書吸收知識,上課學習新領域新知,或是參加研討會,這些有助於增長自己能力的「投資」,絕對不會背叛你,將來總有一天會幫上你的忙。至於細節該怎麼做,又該如何轉換為收入,那就是另外一段故事了,你可以參考原書,看看作者的建議,或是看其他人的經驗分享囉。
總結
要成功沒這麼容易,但試了才知道
想像自己爆紅成功,當個當紅知名的Youtuber,靠著廣告躺著就有錢匯進戶頭,這還不容易。只是想想還不簡單,但你沒有實際動手執行,每天都還在怨嘆主管多機車、同事多難搞,又覺得拍片剪片,經營個人的自媒體很麻煩,這樣永遠都不會有達成的一天,即便你想中樂透,也要先拿到一張樂透再來妄想。
不起身嘗試,永遠不知道會不會成功,而即便失敗了也不會讓你後悔,因為你已經先排除了一個不適合你人生的「選項」,而且這些經驗都會讓你茁壯成長。這也算是「投資自己」的一種,花費時間和精力嘗試未知的領域,從完全不懂到稍微理解,從圈外人變成一隻腳踏進去的半圈內人,有了這些經驗都能讓你在之後的「東山再起」更加順利,大幅增加你成功的機會。抱著為他人付出的心態展現你自己,按部就班地讓你的事業漸漸發光發熱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