超維度思考 — 簡單心得整理
我們都活在虛構的"泡泡"中
這是一本"科普"讀物,原書名稱是: The Reality Bubble,意即真相的泡泡,作者是名熱愛科學的節目主持人,他採訪過許多科學家,善於用淺顯易懂的科學事實解釋這世界的運作。
中文書名我覺得有點"超譯"了,作者強調的是這個"泡沫",在這本書將我們現實中自以為是現實的泡泡,他用各種科學事實、歷史緣由等等的方式,在我們面前將它"戳破",藉此讓我們一睹真相。
此書分各章節講解不同領域中,橫貫時空,從宇宙到地球,從地球到微生物再到分子原子。我們司空見慣的"日常",大多都得來不易,但常常「視而不見」,甚至在不知不覺中習慣了那些"不正常"的日常,也不會感到異常。尤其人類是種很容易習慣的動物,一旦產生了慣性,就難以跳脫那樣的思考、生活模式,也就不太會去質疑我們身邊的一切了。
此書用比較「宏觀」的角度,幫我們「上一堂歷史課」,用科學的視點回顧那些還沒被人為刻意掩蓋的「真實的歷史」,讓你知道這世界並非你想得那麼單純。
我們到底擁有什麼?
時間: 你的時間不是你的時間
自從時間的概念被完整「發明」出來之後,受薪階級人們的時間,就這樣被老闆買走了。
原本只有日出、日落這樣的模糊時間判斷,畢竟農業時期就是靠天吃飯,日出而作、日落而息,沒有必要「加班」繼續工作。但自從工業化開始之後,一切都要求有效率,對經營者來說每個時刻都很重要,因此需要更方便更準確的計時方式,特別是用來「管理工人」的。
雖然時鐘早就已經被發明出來,但還不夠好用,不能隨時掌控精準的時間,畢竟在工廠內很難看到外面的時間,這時候鐘錶業者開始販售方便計時的「時鐘」,讓這些老闆們可以很方便看到目前的時間,每分每秒都可以精準紀錄。
甚至出現了「工人鐘」,在工廠工作的員工們,都要照著這個時鐘工作,也就是現在常見的早八晚五的制度,早在幾百年前就出現了,也是在這個時候有了「打卡」的概念,必須要在這個時間上班,休息也被嚴格的限制,因為對老闆來說,「無法賺取利潤」的活動就是在浪費時間,也就是浪費錢。
隨著越來越多公司執行這種制度,開始將這樣的概念深入教育,將他們的「魔掌」觸及學校。從小開始灌輸我們守時的重要,上課要守時、下課只有一下下、到下午才能放學回家,一切都要照著規定好好待在學校。在那個時候,學校只是培育出「聽話守時」工人的地方,畢業之後就能無縫接軌,直接進到工廠工作,而不會有所質疑這樣的制度有什麼異樣。
時間再也不是抽象的概念,從小時候的家庭教育開始,看到父母上班就是如此規律的早九晚六,到學校上課也是要準時起床、準時下課才行。這些概念已經深深烙印在我們的思考中,成為一種制約反應,看到八點就是要起床上班(上課),只有中午才能休息,晚上才能下班(放學)。
唯有放假的時候,才是我們能夠「自由」運用的時間,但連這段時間都不怎麼自由,有時候我們還得付錢享受這段悠閒的時光,像是到溜冰場溜冰、風景區散步等等,也就是說我們用時間換取金錢,再用金錢換取時間,雖然這是非不得已,但總感覺特別諷刺。
殊不知這樣的制度終究是「人為」的,根本不是自然法則,但很多人或許從來不會質疑這樣的規則哪裡有問題,因為別人也是照著規矩走,所以自己也跟著做,或許你可以試著思考一下,這樣的制度適不適合自己,有能力的話也不必被侷限在這樣的「工人鐘」的時間制度,反正能合理地賺到錢就好了,難道不是嗎?
空間: 一切都只是概念
「我又出去了,我又進來了,打我啊笨蛋」,往前一跳是德國,往後一走就是法國,明明感覺不出任何差異,也「確實沒有差異」,至少在地理上沒有明顯的區隔,不過你在跨越的時候,記得要帶上護照,否則另一隻腳被扣留在別的國家就慘了(並不會)。
而這個邊界,就是人類制定的國界,大部分的國界會沿著天然屏障,像是河流、山脈等等,那些難以跨過的地理障礙來設立,在還沒有明確的國家概念之前,從以前也是被這樣區分的,畢竟我這邊很難到你那邊,自然而然救護不相往來,各自為政了。
不過常常是因為政治關係而畫分國界的,現在最知名的非「南北韓」莫屬了吧。這現象在非洲特別嚴重,因為在世界大戰時被歐洲列強們擅自瓜分非洲的土地,大家都要一塊殖民地(常常不只一塊),各國家佔領的領地也是隨意劃分,完全不考慮當地的族群分布,硬生生的將同一族群分開,甚至還讓他們跟競爭對手被分在同一個領地中,當時在這些國家的統治下大致上安然無恙。在世界大戰結束後,在國家建立的熱潮之下,這些國家也脫離統治者紛紛獨立,原有領地的邊界也繼續被沿用下去,畢竟大家也熟悉這樣的畫分,而且要另外區分這塊地是誰的難免會起衝突,但這樣的國界劃分當初只是因為那些來到非洲的國家們方便而已,因為這樣比較好瓜分。
這就是為什麼看非洲地圖,許多國家的國界就像是切蛋糕一樣,硬生生把一個地區切開,國界就這樣「切開了」那些原有的族群,同個部落就這樣被分在好幾個國家中,宗教、習俗完全不同的族群反而被分在一起,這也是為什麼非洲直到現在內戰頻繁的原因之一。
國界範圍內就是一個國家,其陸地的領域稱作「領土」,往外擴展的海域則是「領海」,往上延伸的空間是「領空」,陸海空通通都被劃分進國家的範圍了,還真是貪心呢(笑)。
不過說實話,這些都是人類擅自將這些區域訂為「自己的」,「你的就是我的,我的還是我的」,簡單來說就是先到先贏,接著佔地為王,插一隻旗子就說這是我們的(雖然現實不是這樣,但相去不遠),明明這塊地根本不屬於任何人的才對。
不僅如此,國家內的土地也是一樣,就像是「耕者有其田」這項法規,只要法律上承認你有這塊土地,僅憑一張紙、幾個文字你就可以擁有眼前的那一塊地,這就是「土地所有權」的概念,是具有排他性的一項財產。大家都知道任何人都不行隨意侵犯他人的財產,也就是說你不能隨意闖入別人的土地,土地所有權人是可以將你趕出去的,不過很諷刺的是,如果你能夠想辦法入手那些沒有人擁有的土地,或者說沒人聲稱是他擁有的,並且被法律承認的話,那些就是你的土地了。
或許你會覺得現實應該沒有這麼霸道的行為吧,不過國家就是在做這件事,只要屬於「合理範圍」內,符合公共利益的範疇,基本上國家就能向任何人徵收土地,將其收為「國有」。一切的一切,都是只要有符合「規範」,眼前的、腳下的就能歸你管,完全不用理會地球或是大自然的感受。
關於”意識”這回事
金魚也會算數,章魚甚至能預測球賽,黑猩猩甚至能學會手語與你溝通,誰說只有人類才會思考?
據說噴水魚可以認出人臉,而且側臉也行,噴出水柱正確地擊中人臉標靶並取得獎勵,這表示經過訓練之後,牠的腦袋構築出人臉的3D圖,噴水魚會自行「判斷」哪些是正確的目標。
經過長期手語訓練的黑猩猩,已經懂得用手語向研究人員表達需求,甚至還會嘲笑我們某些行為很蠢,不僅如此,當牠看到「生平未見」的事物時,可以用牠所學的單字、片語「組合創造」出新的詞彙,來描述這些事物。像是第一次看到水上的天鵝,牠用手比出水和鳥這兩個單字,來形容這種牠沒見過的動物,大家都非常吃驚,難不成牠會「創造語言」!?
以往我們都認為語言表達是人類獨有的能力,看來這個刻板印象該改變了…。
即便如此,許多懷疑論者仍然會認為,這些只不過是「動物的本能」而已,充其量根本不算是會思考,不過難道人類真的是如這些人所認為的「天上天下,唯我獨尊」嗎?
雖然現在還沒有明確的且有共識的為意識做清楚的定義,相關的研究仍眾說紛紜,人類也還不清楚意識的本質是什麼,但我可以確定的是「只有人類有意識嗎?」這問題的是否定的,而且作者也是保持懷疑的態度。
別把人類想得太偉大,我們只是湊巧比其他動物更有創造力與思考複雜事物的能力而已,思考能力比其他物種還要好一點點,終究還是生活在地球上的「動物」罷了。
總結: 分辨事實
本書提到很多生物、物理、化學等等的「現實」,讓我們知道現在便利生活擁有的一切都是得來不易的,經過先人的努力才逐漸有目前的現代化生活,許多科學的標準也是到近代才有統一的尺寸做衡量,不必秦始皇統一度量衡,而是大家已經有了共識,因此再也不用為了大家的手長不一樣長,爭論到底有多長了。
或許是因為現在生活太方便,只要花少少的錢就能吃到雞排,也不用思考雞隻是怎麼養殖和宰殺,不過也不用太擔心,這些「禽類」是被養幾個月就被送上工廠宰殺而已,沒什麼動物的權利,不過就這樣而已;珍珠奶茶也是花個50元就能喝到,但你知道奶精是從玉米提煉的嗎? 為了種植玉米、大豆這些經濟作物,遠及亞馬遜的雨林都被砍伐至原有面積的不到一半,土壤也因為化學肥料和過度種植而「土力衰竭」(指的是土壤的養分被榨乾),甚至造成土地的沙漠化…。
透過這本書可以知其一二,知道我們目前的食衣住行育樂,每個活動都是被「精心設計」的,就如上面提過的「標準工時」也是承襲自以往的制度;房地產與國界都是源於動物領地意識的本能…等,許多看似合理的規矩,其實都是不成文的規定。
尤其是目前的「快時尚主義」,也只是商人為了快速迭代銷售新產品,透過廣告「洗腦」消費者這樣的概念,讓我們再不自覺的情況下買了那些不必要的商品,說實在的,我們根本不用買這麼多,明明都還可以用,但是被這樣的不成文規定制約了,看到新出的產品還是忍不住手癢買下去,。
作者期許我們每個公民都有基礎的科學知識,能夠戳破周圍這個虛幻的泡泡,以「綜觀角度」看待自己、周圍的一切,試著超脫目前的思維,以更理性、更科學的視角思考現狀,想想,因為我們每一個消費行為都會影響這世界的未來,這麼講或許有點誇張,但事實確實是如此,「只要沒需求,就沒有人賣」,只要我們開始改變,就能改造世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