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/6 ~ 12/12 週記(v2.0)
日文考完終於可以開始看閒書的一週
讀書
讀懂一本書
主要在講"多讀書的重要",以及"終極的讀書記憶法"。
獵書 — 圖解量子力學
主要記錄一些印象比較深刻的重點,有些或許不是這麼正確
- 真空並非「空無一物」,而是充滿著「場」
- 能量是不連續的(E=hv)
- 海森堡(測不準的那個)用矩陣來解釋量子相關的效應,而薛丁格則是用偏微分來解釋,而兩人雖然是用「完全」不同的方法,但是剛好都可以正確的解釋相關效應與現象,且海森堡的矩陣方法,剛好適用於現代的電腦計算(人反而比較不擅長算矩陣)。
- PN二極體利用了量子的穿隧效應,讓電子只往某方向流動
- 超導體的內部有著玻色–愛因斯坦凝態 狀態的粒子,讓其產生了特殊的超導體特性
- 磁鐵的磁場也是量子效應的一種,是帶電粒子之間的互相電磁作用(這部分沒有看的很懂)
技術
這週因為要陪同主管一起面試新人,找一些面試相關的題目,同時自己也複習一些比較不熟的部分。
JS優良部分 (Good Part) — 其中Memoization部分
簡單來說,memoization就是closure(閉包)+recursive(遞迴)的應用,因為function中的變數會儲存上一個計算完的結果,所以會比一般寫法的每次呼叫都"重新計算"一次,省下很多的不必要的運算,因此速度會快上許多,如以下的費波納契數列的範例
而如果要更加優化,還可以從遞迴部分做優化(因為遞迴其實滿耗效能的)。
// 費波那契數列,第一階段優化const fibonacci = function() {
let result = [0, 1];
function innerFib(i) {
if(typeof result[i] !== "number") {
result[i] = innerFib(i - 1) + innerFib(i - 2);
}
return result[i]
}
return innerFib
}()// 第二階段,自訂初始值和累加的functionconst customFibonacci = function(initMemo, fn) {
let memo = initMemo;
function innerRecur(i) {
const res = memo[i];
if(typeof res !== "number") {
memo[i] = fn(innerRecur, i);
}
return memo[i];
}
return innerRecur;
};// 使用
// initMemo的length要符合callback中的最大數字(這邊是-3)
const factory = customFibonacci([1, 2, 3], (fn, i) => (
fn(i - 1) + fn(i - 3)
))
雜談&回顧
雜談 —前往台中資策會面試新人
兩年前的我(2018),幾乎也是在年末的這個時間點,作為資策會受訓結束的學員面試的;而今年的這個時候,換成我「面試」新人,不禁感嘆時間的飛逝,而且覺得這兩年來的努力應該沒有白費,至少還算能夠獨當一面了。
而面試過程中有幾個令我比較在意的地方,稍微做個筆記記錄一下。
- 表現部分
- 幾乎都沒有用平板或是電腦呈現自己的作品,而且專題介紹時是用"錄製影片"並講解的方式介紹,也就是說,根本沒有看到"實際"作品的機會,倒是還滿想看看程式碼的呢
- 有工作經驗或是相關程式經驗的學員,很明顯的談吐比較流暢 - 履歷部分
- 幾乎(至少有八成)都是用CakeResume做履歷再印出來,如果是送給面試官的履歷是這樣製作倒是沒問題,但是大約有"三成"左右,履歷上根本不清不楚,也沒有另外一本彩色的個人詳細作品集供面試官翻閱,總體而言,品質參差不齊,因此如果看到少數的學員作品集和履歷都很完整,會令人印象相當深刻,畢竟回公司也是只有履歷可以回顧參考呢…。 - 課程部分
- 最後的作品是用前端(原生或vue/react)配合後端(Node.js+express+mySql),前後端分離的團隊專題
- 課程的時數比我以前在中壢資策會時少滿多的,當時我上了大約五個多月,而台中這邊只有大約4個月的時間,但學的東西(技術部分)幾乎是一樣的
- vue/react的課程大約只有上4天(約30小時),而某些比較有技術經驗的組別就能直接使用在專題了,還挺厲害的呢!
雜談 — 關於自我優勢
比年輕比不上、拿各項專業出來比更不用說,或許只能依靠自己的「綜合能力」,以及沈著判斷(?來作為優勢了吧?
雖然不是專攻在單一的領域,但至少要把每個領域都進修到大約80分,才有籌碼跟別人「談判」,用「多元知識」來發揮最大的效益,期望自己能成為T型人才,朝著這方面努力吧。
回顧 — 日文考試
偏偏是選今年考日文,因為疫情的關係,原本7月的考試延到12月,本來的讀書都計畫好,什麼時候該讀哪些,安排地剛剛好了,結果大約是五、六月的時候看到延期的通知,果斷放下書本不讀了,自己的記憶力似乎也沒這麼保鮮,等到12月的考前兩個月再密集複習就好了。
尤其考前的兩個月,幾乎每天下班的時間都在啃日文,也沒安排什麼娛樂都在讀書,從年初讀到年中,年中暫停了一陣子,又從10月讀到年終,終於在這週日如期考了日文,考完了日文心情總算放輕鬆。
即便聽力部分不太有把握,雖然聽力的速度比起練習時(1.6倍)要來得慢得多,但是有些詞彙仍然不是很熟悉,容易聽一聽就忘記前面這段在講什麼,導致自己認為整題的語意沒理解清楚,或是一些講話的細節沒捕捉到,作答時就沒什麼有把握是否是對的…
讀解部分倒是還好,沒把握的部分倒是滿明確的,跟練習時差不多,只是閱讀部分有幾題的答案選項不太確定,在那些”確切”的意思上周旋著,到最後甚至還改了一題,發覺自己答的不是題目想問的,最後趕緊改為”比較接近的”答案,雖然不知道改了之後是否正確就是了。
總之,無論結果如何,至少沒有後悔地努力過,也準備萬全地考完了試,算是完成了自己的一個目標了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