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興表達力 — 即興但不隨性
不是想說什麼就說什麼!
基本原則
越來越多場合會需要你即興表達,從年紀還小時,還在讀書的期間,不管是課堂上的舉手提問、被老師叫起來回答問題、小組報告等等;到步入職場,會議中的發言、電梯中的談話、聚餐時的聊天等等;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各類型聚會場合,例如婚禮上的致詞、見到男/女朋友的家長時的寒暄等等,這些都是即興表達。
然而,如果臨時被要求即興表達,我們很容易在當下就愣住,緊張地手心冒汗不知該如何是好,腦袋一片空白,說起話來也支支吾吾的,並開始胡言亂語,說出那些事後回想「當初怎麼會說出那種話…」的發言,但每次有這種即興表達,仍然不知該如何是好。
因此,這本書就是在說該如何做好表達,除了歸納出一些基本原則,甚至有即興表達的「範本」讓你在各種場合都能夠應對,不會每次說出口就後悔了。
不要「貶低」他人
不管是在公共場合還是網路上,都不要藉由貶低他人來凸顯自己,即便其他人再怎麼的令人厭惡,行為多麽的無恥,也都不要明講出來,因為這樣只會讓人感到你是在「抱怨」,聽眾沒有義務成為你的「垃圾桶」乖乖聽你發洩情緒。不僅如此,容易越講越起勁,甚至講到偏離主題,最後聽的人不知道你到底想表達什麼。
例如,在發表得獎宣言時,講出類似「剛好今天的選手都比較弱,我才能拿到冠軍」,這種說詞讓人感到得獎者很自大,而且非常的嘲諷,並且感覺不到獲得冠軍是因為自己的實力,只不過是「運氣好」而已。
因此,直接講出「你想要」做什麼,用積極正面的語氣直接講你想表達的,而不是透過比較「不想要」做什麼來凸顯。
積極正面
與上個原則「不貶低他人」搭配的就是積極與正面的方式陳述事實,不用講別人壞話,直接表達出你想要他人知道的內容就行了。表達強調自身的努力或是他人的幫助之下,才有今天的成果,才能做到接下來想做的事等等。
例如,上個原則提到的貶低他人的範例,可以用此原則改為,「日以繼夜的努力之下,再加上家人的支持,以及親朋好友的幫忙,陪我度過失落的那段期間,讓今天的我才能獲得這個冠軍的殊榮。」
用積極正面的方式,除了讓大家藉此得知你的奮鬥努力,覺得你對於未來充滿展望…等等,也能因此在他人心中留下好的印象,可說是一舉數得。
清楚表達並講慢一點
你講出來的話,別人是用「聽的」去理解,因此講的語速就決定的別人吸收的速度。並不是視覺上可以再三閱讀,看不懂還能再看一次。所以放慢你的語速,將每個字都講清楚,並且依照你心中的講稿分句子、分段,每個段落時都稍做停頓,語氣平和的陳述就行了,切記,講太快沒有好處!
備註:可以聽聽賈伯斯有名的演講,這個原則就是類似賈伯斯演講時的那種表達方式
準備好講稿
即便是充滿經驗的講者/演員,遇到「臨時」要上台說話時仍然會手足無措,大多都是背好台詞才說話,所以在完全沒準備的情況也會失常。
因此,我們可以先「擬定好說話的範本」,為那些任何可以「預見」的場合,例如婚禮、會議、公司內的談話等等,先想好適合自己的腳本,這樣即興表達時才不會隨性胡亂發言。
接著介紹此書最重要的概念 — 即興表達的範本架構,透過此範本架構,讓你在各種場合的發表談話,都能正確說出你想說的,別人都能理解你所說的。
即興表達範本架構
作者長期的演講發表經驗歸納得出,一個最基本的即興表達,主要為4個階段所組成,抓手、重點、架構、行動,只要能將這四個部分都清楚表達,並且邏輯完整,那麼
抓手
一開始引起他人注意的「第一句話」,用於承先啟後的第一段話。
有些抓手是可以在大多場合都通用的,例如參加演講、婚禮、聚會等等的場合,可以使用「很高興受邀來到這邊,場地很好、主辦人很熱心…等」,但是這些通用的說詞已經像是「標準解答」一般的無趣,聽眾甚至會認為你說的是「廢話」。
因此最好還是依照各種情境使用不同的「抓手」,例如,承接上次的議題來吸引注意:「上次董事長提到的想法真的很棒…」;用最近的新聞/話題來承接自己要介紹的重點:「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最近的新聞…」,用對方可能有興趣的主題/話題,先吸引注意就對了。
如此一來可以從不只讓人感到你的用心,也能確實讓聽者有興趣繼續聽下去。
重點
直接「開門見山」講明你的重點,簡單的表達出你的目的。
以基本原則提到的「積極正面」的方式講出你想表達的事情,不要迂迴扭捏讓人猜你想說的話,因為你只有短短幾秒鐘、幾分鐘而已,聽者可沒有這麼多耐心等你說長篇大論,如果根本不知道你想表達的重點,之後不管說什麼連聽都不想聽呢。
例如,你有機會在電梯中向創投者做簡報,清楚講述重點是最關鍵的,一但使用了「抓手」吸引對方的注意力,接著直接講明你的重點。
最好用一句話就可以說明你的產品,如果你的產品是翻譯軟體,可以直接說像是「能夠打敗Google翻譯的深度學習翻譯軟體」,如此一來就非常明確的知道你們公司做的是什麼產品/服務,特色在哪。
架構
接著繼續說明你的重點,詳細的說明這次發言打算傳達的重點內容。
此書中主要提到了4種類型架構可以參考,可以依照合適的情境來套用,幫你在各種情況都能清楚表達。
- 原因
通常用於詳細表達為何要這樣做的原因。
可以用條列式的方式(1, 2, 3…),或者是漸進式的原因(因為,而且,所以),讓對方明白你是有原因才會提出該意見或想法的。
- 方法
當目的是發現某個問題並向對方回報,此時就可以用提出解決方案的方式提出各種方法。
可以用條列式列舉各種嘗試過的方法,此類型的重點在於強調我方確實有用「各種」的方法試著解決,表達出已經試過很多方法的努力,接著需要對方進一步的指示。
例如,說出在表達了發現某某問題之後(重點),自己已經使用了方法A,接著是方法B,以及也嘗試了方法C,但用了這三個方法都不是很理想(架構)…。以這個範例來看,明確表達了自己的努力與嘗試,已經竭盡所能地做到目前能做的。
又或者是強調方法是多麽的好,需要聽者知道我們用的方法是如此的與眾不同,值得對方了解的細節。例如在推銷公司的產品時,就可以提到其中製造工藝的各種方法:18道工藝程序、精雕細琢的每個零件、採取陽極處理的方法…等,用於補充重點的各種方法的細節。
- 情況/反應
說明自己身處某情境之下的狀態或反應,常用於會議、工作現場、在第一時間的匯報等等。
一樣可以用條列式列舉出情況、反應,這是最基本的方法,聽者可以清楚知道你的各種反應。也可以用循序漸進的說明,講出從…,到…,接著…,要表達自己「經過思考」之後的判斷處理,比起條列式更讓人容易理解,也能表現出自己是有一定程度的反應判斷的能力,並非只是單純接受當下的情況而已。
例如,在會議中臨時被點名的場合,被要求說出對於目前的提案有什麼意見。這時可以說出目前所知的情況(重點整理剛剛的提案,順便在這時思考有什麼地方可以改善),然後提出與現況的比較,哪些地方認為不錯的,哪些則是可以再更好的(記得用積極正向原則)。最後說出提案中哪些部分是最好的,以此作為架構的收尾。
- 時間順序
用於強調事情的有先後順序的差異時,就可以用時間順序來表達。
常見的有過去、現在、未來;遠古時期、近幾百年、現代;剛剛、現在、接下來;十年後、二十年後、三十年後…等等,依據適合當下表達的重點,使用合適的時間順序範圍。
例如,在面試時突然被問到職涯規劃發展時,就可以用到十年、二十年…的時間架構,說出未來的每一段時間的展望,比起空泛的講說未來要做什麼事,用這樣每一段時間一個里程碑的方式,聽者更能理解你的想法。
不管是用哪種類型的架構,你都要把剛剛「吊人胃口」的抓手和重點,在這個「架構」的階段好好說明,但短時間內通常很難將各方面都思考透徹,因此我們可以藉由以下四個類型的其中一種,梳理腦中混亂的想法,講出更有邏輯且清晰的表達。
行動
最後一定要加上行動呼籲(結論),任何表達一定都要在結束前做個總結,讓聽者能根據你的話語有所行動,或是提出你接下來的行動,那麼此次的發言才有意義。
如果是希望聽者有所作為的發言,那麼在結束時,你沒有任何的行動呼籲,前面講了這麼多,對方聽得都累了,最後沒有不明確地講出希望聽者能做出什麼行為,大多數的聽者也只會是「想想感動,聽了不動」而已。
或許你會說一定要讓人行動,好像不是所有的表達的結尾都一定會要求聽者有所行動,但其實任何情況幾乎都能加上行動。
舉例來說,今天如果是回報你當日的工作狀況(「架構」中的情況/反應),那你在表達的結尾,就能提出接下來的工作預計項目(行動),像是之後要做什麼工作,有哪些專案等等;或者今天是有哪些狀況的問題是需要他人處理的,明確提出要其他人去執行相關工作的行動呼籲。
如此一來,藉由行動這個部分,聽眾不僅知道你表達的總結,而且清楚地知道「接下來」要做什麼,這樣的發言才具有改變現狀的力量。
總結
做好準備
用以上的即興表達的範本,寫下屬於你自己的腳本,在有可能需要你臨時表達意見之前先拿起來看一看。如果是特別重要的場合,例如發表感言、演講等等,最好是準備完整的備忘稿(不是講稿,千萬別照念),將演講架構和主要內容記在腦中,再用一點點的臨場反應隨機應變,表達會更有吸引力。
說話方式
放慢,把話說清楚。並非你準備長篇大論的內容,自顧自的講自己想說的話而已,聽眾只會感到煩躁,即便內容再有用也不想聽下去。
因此,表達的內容盡量精簡,說話時慢慢講就好,聽眾會比較放鬆,也比較容易吸收理解你的表達。
了解聽眾
「說人話」。如果你的發言是面向一般人,在非同樣專業領域的人們面前進行表達,那麼用那些專屬領域的專有名詞,大家可是聽不懂的。除非是那些眾所皆知的名詞(像是5G、網際網路等等),除了聽眾聽不懂不了解以外,甚至可能會覺得你賣弄專業,刻意講一些大家聽不懂的在唬弄。
減少說出專有名詞,用大家比較廣泛所知道的概念去類比,或是佐以故事或實例直接說明,這都是不錯的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