巧合製造師 — 簡單感想

到頭來,巧合還是要靠自己掌握

Juo Penguin
Sep 27, 2021

巧合製造師的"愛情巧合"

作品中最重要的角色 — 巧合製造師,他們的工作顧名思義就是負責製造巧合,諸如馬路的水管破掉導致塞車、服務生弄破咖啡杯、讓某處的蝴蝶"扇動一隻翅膀"等等,都屬於工作的範疇,為的就是做出這些"人為巧合”,讓目標做到他們"該做"的事。像是發現青黴素、X光,這些"巧合"都是巧合製造師精心安排的,似乎他們知道什麼才是正確的歷史,透過巧合導正這世界走在正確的世界線上。

又或者是讓某個被稱為倉鼠殺手的男人,在每次出任務的時候,都可以"完全不動手"就解決掉目標,即便他每次都想說「這次總該不會也這麼順利吧?」的時候,眼前的目標不是被車禍就是自己心臟病發死掉,這一切的"巧合"其實冥冥中都有"人"在安排著,直到最後一次…。

上面提到的倉鼠殺手是本書中形象特別鮮明的一位配角,個人覺得他的篇幅可以擴展更多,無論是私生活還是殺手生涯,描寫各種奇妙的巧合與其"主導的巧合製造師",不過最後以"淡然退出"作為收尾,有點可惜。

但說實在的,書中的各個角色都是在襯托男女主角,特別是讀到最後根本不太記得前面出現的角色(或許是我金魚腦),畢竟在作品的後半段,兩人的"告白"互相坦承,意識到彼此之間的"巧合"時,得知對方就是那個時候的她/他,但這時已經來不及了。

最後的"來生相見",兩人成為"人類"之後的再相見,為本書做一個完美收尾,至少這兩人"有情人終成眷屬"。話雖如此,原本沒有預期到作品是這樣"愛情故事",比起男女主角,前面提到的倉鼠殺手和他們的BOSS兼導師 —將軍,以及死黨好友,我對這些人的故事反倒更有興趣,雖然書中只有輕描淡寫(相對主角)地描述他們,但看得出來這些角色可以拓展的內容反而更寬廣,將會是更有趣且豐富的故事。

職業是"幻想朋友"

"人類"的天性並非出生就決定,還是由他人決定?

除了巧合製造師這個職業以外,書中還提及了幻想朋友、點火者和織夢家這些職業,幻想朋友就是成為某個人幻想中的朋友,那個人心中的你是什麼樣子,就會是什麼樣子,你無法自由決定你的性別、樣貌,你只能在某人的想像中活著。

聽起來是個有點"哀傷"的職業,確實是如此,畢竟需要幻想朋友的那些人(通常是不善交際的小孩,當中也有大人),通常都有著一些難言之隱,沒有真實朋友所以才會需要靠自己幻想。

作者在這幻想朋友這個職業的描寫與"想像",比起巧合製造師那部分的劇情更吸引人,因為這個職業擁有更多的故事,而且擔任的是某位小男孩、小女孩唯一的朋友,為他們排解憂愁、聽他們訴苦,比起巧合製造師的"照顧",你只能暗地製造某些巧合讓目標過上更好的生活(而且還不一定成功),這是份更貼近人類生活,能夠幫助到目標的職業。

但這些都不是重點,重點是男主角的初戀就是一位"女性幻想朋友”,因為男女主角雙方都不是"真正的人類",因此這邊的難得之處在於雙方就像命中注定一樣,可以"幻想出"彼此,因為幻想朋友只能被他的主人所幻想出來,就像是我幻想蘇東坡成為我的朋友,那負責擔任我幻想朋友的那位(姑且稱作彼得),就會以蘇東坡的形象”只出現"在我的面前。

因此幻想朋友要被其他"人"看到,幾乎是不可能的事。男女主角都還沒成為巧合製造師並互相認識,在認識之後但還沒確認彼此的心意之前,兩人心中都有著當時的那個他/她,而且都還不知道對方就是當時的幻想朋友,愛的其實就是對方。

隨著劇情的推進,到"最後"雙方還是沒有修成正果,直到男主角從機場出發離開時,讀了信才知道,原來當時的初戀就是同為巧合製造師的她,「眾裡尋他千百度,驀然回首,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」,不過還有"來生"在等著他們,最後還是成功在一起。

即便對方都"喝下了孟婆湯",早已不記得彼此的樣子,但還是冥冥之中被”巧合"牽線,或許是某個巧合製造師在暗中作梗,又或者是兩人的羈絆如此強烈,成為人類之後仍然能夠憑著直覺認出對方。

點火者 — 點燃"希望"

作品中還有個我認為值得一提的職業 — 點火者,負責點燃希望之火的職業,希望之火有各種形式,可以是賦予生命,也可以是點燃某件事作為啟發。

俗話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,點火者負責點起那不起眼卻很重要的火焰,比起巧合製造師能做的事情少許多,既不能透過巧手製造出各種事件,也不能動用能力影響他人的生活,能做的只有在正確的地點、精準的時間上,點燃事件的火花,接下來就等著目標"開花結果"。

聽起來是個多麼浪漫的職業,能做的事情最少(確實要做的事情很少),但需要最精準的眼光,才能把握那天時地利人和,點燃星星之火,

其實有點像是狙擊手,只不過一個是在精準的時機下扣下板機,奪取對方的人生;點火者則是在精準的時機點燃火焰,創造對方的人生。

總結

值得一看,特別是對於"職業"獨特的見解,從沒想過"幻想朋友"也可以成為一種職業,看完這部作品之後,個人對於主角的愛情故事倒不是這麼有興趣,這種新觀點的"衝擊"反而更令我印象深刻。雖說幻想朋友這個職業並不存在,但我們都"兼職"作為某個人的幻想朋友,成為那個人"理想"(幻想)中的樣子,為了討得歡心,在對方面前裝成她/他喜歡的樣子,這樣豈不是跟幻想朋友沒兩樣嗎? 也是因為這部分與現實多麼的相似,更令人特別感慨。

不僅如此,作者對於"投胎轉世"的看法也很有趣,在真的成為人類,腳踏實地踩在土地上生活之前,每個人都必須先經過試煉,先學會幫助別人,到時候身在地球上生活的時候,才反過來接受其他巧合製造師、點火者各種職業的幫助。

整部作品的重點或許並非巧合製造,因為這部分的著墨偏少,無論是深度和廣度都有點稍嫌不足,個人蠻期待看到其他階級巧合製造師的故事,雖然故事中沒有提及太多,但依照角色設定和片段的描述來"想像",就已經挺有趣了。要說的話,此作有點像是以這個職業為基礎開展的愛情故事。至於奠基巧合製造師這門職業的各種巧合概論倒是有點意思,寫得就像是真有這門"巧合製造"的學科一樣,而且令人值得深思何謂"巧合",存在真正的巧合嗎? 機率是否人為可以掌控?

人生中到底有哪些部分是可以掌握在手中的呢?

--

--

Juo Penguin
Juo Penguin

Written by Juo Penguin

不挑食的雜食者,近期的目標是瘦10公斤。

No responses y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