連假期間的舊書回顧

這次看了兩本書,都是與職場工作相關的

Juo Penguin
Apr 6, 2021
https://unsplash.com/photos/Hcfwew744z4

這次讀了兩本,第一本是「懶經濟」,主要是告訴我們該怎麼偷懶,而且強調這不僅不是壞事,甚至偷懶才是「比較聰明」的工作法。

另一本是「深度工作力」,作者認為深度工作會是讓你在工作上能夠脫穎而出的「必要關鍵」,盡量減少讓人分心的「雜事」,因為專注力會被白白消耗掉,要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「只有你能做」的事,做到最大的產出。

懶經濟

重點簡記

自己懂得「偷懶」,為別人「偷懶」。

自己的偷懶大致上可以分為幾個部分:能力、職業、人際關係、時間的安排。

能力部分,挑那些你擅長的,盡量「隱惡揚善」,不要花太多時間在彌補自己的弱點,就像是你數學不好,就別花這麼多時間補強這個科目;但也不能隨意放任,否則這部分可能會是自己的「阿基里斯腱」,成為絆倒自己的致命點,所以「太爛」的部分也是要想辦法補強到一定程度。

職業上,掌握好自己的定位,清楚自己是屬於「哪種人才」。是別人說什麼就做什麼,無論好壞都做的「豬」;還是只要別人有清楚明白且明確的指令,給予適當的報酬就會做的「狗」;還是不只指令要足夠明確,還要給予應有的激勵,而且需要給予自由的空間才能大展身手的「貓」。各種人才有其適合的工作場所、職業,早點明白自己是哪種類型,這樣自己也會過得比較輕鬆!

人與人的相處上,則是節省「動情緒的力氣」。被情緒主導只會勞神又傷身,像是沒有實質幫助的一味抱怨,不只那些被抱怨的「事實」不會有任何進展,聽到你吐苦水的人也會感覺很煩,漸漸的朋友們知道你是只會成天抱怨。批評也是同樣的道理,尤其是總是在批評的那種人。盡是講些「別人的壞話」,都不想想自己其實也沒做到,而這類型的通常不太會顧慮他人,只以自己的主觀意識判斷,總是挑他人的缺點在講。

花這麼多的力氣卻都是說其他人的不好,想聊些話題卻都被轉往自己想說的抱怨,看到任何事物都有著「長篇大論」的批評可以說,好像自己很厲害一樣。只接受單方面的負面情緒,在相處的時候只會談到不高興的,在幾次的相處之後,只要看到你就想閃,好好的人際關係就被自己給「嘴壞了」。

時間的安排,最重要的原則是不要將「整天都塞滿」,留點偷懶的時間。每天至少要保留一些時間讓自己「獨自」思考,用於回顧與反省,在這段時間回想(recall)今天發生的事,思考那些好事與壞事,有哪些是可以改進的…。而且最好是能「完全放空」,為自己留點喘息的時間與空間,才有機會想出一些額外的創意、創新,這些都是偷懶才能做到的「進步」,否則整天時間塞滿,就沒有時間可以「調整」步伐,也不能為明天的自己留點體力。

可以說是一本「商管雞湯」

作者非常喜歡引用各種名言佳句,各種常見的商業管理相關的建議都有收錄,個人感覺比較雜,每個概念都稍微帶過而已,列舉很多故事與經驗,以實際案例來佐證每個章節提到的技巧,比較沒有深入聚焦在「經濟」這一部分,個人覺得有點可惜。可以作為休閒書籍看看,不用太期待有些「硬知識」。

消費體驗五步驟:看見、評估、消費、享受、推薦

最喜歡其中講到「小丑巴奇」那段

書中提到借力使力這部分,用巴奇舉例子,作者說到他或許是角色中「最會行銷的」。仔細想想好像真的是這樣,明明自己實力不強,四分五裂果實可以說是數一數二沒用的能力,但從一開始的說詞就是「曾經在海賊王的船待過」,光是這個「頭銜」聽起來就不得了,再加上之後與「魯夫」有所瓜葛(可以說是魯夫的孽緣吧),名聲更加響亮了,而且之後推進城海底監獄的橋段,陰錯陽差的情況下,其實只是剛好他在前面,知道魯夫他們會把門打開而已,讓囚犯們誤以為他有能力打開監獄的大門,便追隨他並對他死心塌地,甚至讓世界政府開始畏懼他,深怕他有一些不為人知的能力會威脅到政府,因此將他升格為七武海。

要說戰鬥能力,或許巴奇是敬陪末座,甚至比不上一開始的克比(還沒當海軍之前),但說到「抓時機並且藉此行銷」的能力,整個故事中還真的沒有哪個海賊可以贏過他。而在現實生活中,巴奇就是我們最能夠實際參考的範例,畢竟也沒辦法想魯夫天資聰穎,有霸王色霸氣而且又有個超強老爸。那我們能做的就是認清事實,搭上別人的名氣,用這樣的「槓桿」,使出最小的力氣達到最大的表現,藉此好好行銷自己。

深度工作力

專注力是有限的,平常人只能維持一天1小時,訓練有素的一天最多也只有4小時。

淺薄工作的「信徒」

完全的開放式空間反而是「專心殺手」。
身旁的風吹草動都會打斷你手上的事情,任何大大小小的舉動都會被眼角餘光瞄到,幾乎無法讓你處在深度工作的狀態!

許多人認為能夠一次做許多事情代表自己很厲害,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這麼多工作項目,不就是工作能力的證明嗎? 但這樣的淺層工作,例如收發郵件、各類會議等等,這些「工作」即便是必要的,但會將自己真正該做的核心項目給不停的中斷,導致自己必須重新「熱機」,再花時間與專注力進入該深度工作狀態。

光是消耗在這些雜事的時間與精力,就足以佔掉整天工作的一大半了,別談還要重新進入專注模式的時間與額外消耗的專注。因此淺薄工作(多工作業),反而是最沒有生產力的工作方式。

深度工作的必要

斷絕周遭一切的雜音,只顧好眼前的一切,將自己的創造與執行力發揮到最大值,許多突破性的研究都是在「深度工作」下產出的。

而之所以必要,就是因為處在這樣的極度專注狀態下,能夠「最有效率」的產出「只有你能做」的事,用最短的時間榨乾自己的專注力,只在工作(上班)期間就把事情做好,就不用在下班時間也掛念著工作上的事情,業餘就好好休息「放空自己」,將歸零的專注力在這休憩時間好好補充,這樣隔天就能用著「充飽電」的精神,做好足夠的專注,並進入100%的深度工作狀態!

專注力策略

各種深度工作的形式:與世隔絕的隱士、切一半工作法、九十九十輪替、快速來回切換。
每種工作有其適合的形式,如果你是PM,你就不適合當個隱士讓別人都聯絡不到你。

隱士,顧名思義隔絕「所有的一切」,不接電話、不回email以及任何社群媒體,把自己「關在」某個地方,只專注在產出的行為,主動將他人隔絕在外。

切一半工作法,把工作時間「切一半」,一半是極度專注的深度工作時間,另一半則是只需要低注意力的回信、會議等等的工作,如果公司可以配合的話,這種工作時間的分配算是蠻容易實行的,而且可以確保每個員工的專注時間。

九十九十,每九十分鐘一個循環,輪流深度工作與淺薄工作,有點類似番茄鐘的做法,比起切一半還要更加彈性一點,也是比較容易執行,且精神不必如此緊繃這麼長的時間。

快速切換,只能說「小孩子不要學」,這種快速在深度與淺薄之間切換的工作法,沒有一定的專注力訓練,可以說是很難做到的,如果學得不像,就會像是我們平常的工作模式。例如寫報告書寫到一半,就開始看購物網站,逛一逛轉回原本的工作,才發現忘記剛剛到底寫到哪了,又要花點時間回想剛剛到底是怎麼構思的…,非常沒有效率!

然而,也不是說「分心」就代表「非深度」工作。
如果要同時做「好」幾件事,可以像老布希一樣,將各個項目做好時間的安排。把每項都分配好專注的時間,例如數學就是在早上8~9點,歷史在9:30~10:30…等,在這些排好的時間內「極度專心」,這樣才有辦法將每件事都做到一定的水準。

如何評估,用蕃茄鐘(專注力鐘),規劃好當天(工作的那段時間)有哪些需要專注的事項,將其「提早」規劃好,用Checkbox的方式寫下每個項目,只要有確實專心地完成,就將該項明確的劃掉(打勾)。

不過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,這些項目都是可以隨時彈性調整的,你只要確保每段工作的時間都「足夠專注」就好。而記錄的好處在於,可以知道一天到底花多少時間在深度工作,用以回顧檢視是否有達到一開始設定的目標,有哪些時間「被吃掉」,不知不覺又滑手機了。

訓練專注力

拔掉網路線 — 社群網路關閉實驗,試試看關掉其中幾個「可以關掉」的常用社群媒體,而且「不要告訴其他人」,等有人問再說自己在試圖進入深度工作狀態,請其他人諒解。

至於那些「不能關掉的」軟體,例如LINE、Slack之類的即時通訊軟體,則是盡可能的規範好「使用時間」,如果是工作上才使用,那就規定自己只能在某些時間查看並回覆,把叮咚通知聲關掉,將手機或電腦的介面給「隱藏起來」(蓋住手機或是將軟體關閉),總之減少那些讓人分心的誘因,才能夠逐漸習慣不被通知打擾的專注工作模式。

而在另外訓練方面,可以嘗試「記憶一副撲克牌」、解讀塔木德經書(或是其他很難的項目),鍛鍊專注力這方面的「心智肌肉」。

記憶撲克牌有個訣竅,你可以將每張牌都視為某種明確的形象,將其分在「五個房間」,一個房間放大約10~12樣,並在腦中想像並記憶下來。例如黑桃一就是步槍子彈,黑桃二是藍波短刀…,用那些容易想到的物品、人物去「聯想」。這樣的訓練強迫專注記憶眼前每張牌的順序,將其轉化為各種形象記憶在腦中,這些都是需要耗費大量的專注力才能辦到的,耗費比日常更多的腦力,硬逼自己達到更高程度的專注。

這類的訓練以運動員的鍛鍊來說,就像是額外的「極限訓練」,到健身房用各種器材鍛鍊特定的肌肉,將其使用到最大的極限,在平常的運動發揮力量時,能夠更加游刃有餘!

哪些是淺度工作?

你可以試著做這樣的思考訓練,如果這個工作讓「大學生」來做,要訓練多久才能做到?
需要的訓練時間越短,表示該工作越容易「被取代」,相對來說就是越淺薄。

像是統整數據資料寫簡報,如果資料都已經完備,只是需要將這些素材做「美化」,排成易讀精美的簡報而已,那只要稍微熟悉公司的固定簡報模版就好,再一點點的相關產業知識更好,那只要大約一個月就夠了。這樣來看,這個工作可以說是「雜事」,因為真的不必太多的專業知識。

總結

  • 少關注那些「無助於生產力」的事情,滑FB與IG只會白白消耗專注力。
  • 捨去那些比較「淺薄」的事情,將注意力與創造力放在只有自己能做的事情上面。
  • 放鬆也很重要,否則當天就「超支」所有的注意力,隔天就沒專注力可以使用了!
  • 做好注意力的分配,一天專注的時間很有限(總共只有1~4小時,無法再增加)

--

--

Juo Penguin
Juo Penguin

Written by Juo Penguin

不挑食的雜食者,近期的目標是瘦10公斤。

No responses yet